BRIEF INTRODUCTIONFIN 简介 肥大细胞瘤(MCT)起源于肥大细胞(MC),是犬最常见的皮肤肿瘤,发病率占犬皮肤瘤的16-21%。某些品种的犬如拳师犬、哈巴狗,英国斗牛犬和波士顿梗犬等患病的几率可能更大。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的犬只。MCT是猫第二常见的皮肤肿瘤,约占猫科动物皮肤肿瘤的20%。相对来说是一种概率较高的疾病。发病犬均龄在7.5-9岁之间。
肥大细胞来自骨髓中的多能性CD34 +造血干细胞。存在于大多器官和组织中尤其结缔组织特别是在靠近皮肤的区域。正常肥大细胞是一种白细胞,在免疫系统功能中具有多种作用,参与防御病原体和伤口愈合。通过将其颗粒内容物:组胺,蛋白酶,细胞因子和肝素释放到间质中,促进炎症反应。MCT颗粒内容物的功能失调会产生明显的继发性损伤,如胃溃疡,内出血和一系列过敏反应。在肥大细胞瘤的情况下,健康细胞开始变异呈现异常形状,不断生长和繁殖,侵入附近其他组织。肥大细胞肿瘤可以是良性(非癌性)或恶性(癌性)并且分化程度越高,转移潜力越低,预后越好。
与大多数癌症一样,肥大细胞瘤的病因尚不清楚,可能是多因素造成的。MCT的在极少数情况下与慢性炎症或使用皮肤刺激物有关。肥大细胞经常集中在慢性炎症组织中,因此认为慢性炎症可能促进了肿瘤的形成。
MCT的发生可能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。如c-kit基因。干细胞因子受体KIT在犬肥大细胞瘤的病因中起作用。KIT是一种表面生长因子受体,通常在MC上表达,由原癌基因c-kit编码。活化的KIT结合并磷酸化细胞内底物蛋白,促进造血干细胞、MC等细胞的增殖、迁移、成熟和存活等一系列生物学活动。KIT的配体是干细胞因子(又称肥大细胞生长因子),在正常和肿瘤犬MC中均有表达,在低分化MC中表达更高。正常犬MCs与肿瘤犬MCs的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存在差异c-Kit的近膜区发生突变导致的细胞质KIT表达异常产生不好的临床结果。
研究表明,大约15%到40%的犬MCT受到原癌基因c-kit突变的影响。c-kit突变和KIT蛋白异常定位与Ki67和亲银核仁组织区(AgNORs)的表达增加有关,这两个区域是细胞增殖增加的标志。尽管如此,但在60%以上的犬MCT中没有发现c-kit基因缺陷。可能还存在其他基因的突变影响MCT。
除了基因突变,慢性皮肤炎症可能在MCT的发展中也起到作用。
犬肥大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,肿瘤一般起源于表皮或皮下组织,通常覆盖完整的皮肤,也可能发生溃疡。触诊能导致组胺释放,引起局部发红、荨麻疹和皮肤瘙痒。犬M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肿块,主要见于躯干、会阴和四肢,在头颈部位不常见。受影响的部位可能会疼痛或对触摸敏感,四肢肿胀,伴有凹陷性水肿。
猫肥大细胞瘤分为皮肤型和内脏型其中皮肤型占主导地位, 与犬相比,头部和颈部是猫中MCT最常见的部位,其次是躯干,四肢和其他部位,较少影响口腔。在这些部位出现小而结实凸起无毛的结节,可能还伴有间歇性发痒或发红。组织学上分为两种类型:肥大细胞型和组织细胞型。肥大细胞型较常见,可进一步分为致密型和弥散型。致密型一般为良性,弥漫型一般为恶性。弥漫型MCT的猫通常会表现出抑郁,厌食,体重减轻和间歇性呕吐等症状。由于肥大细胞颗粒内容物的释放,可能存在其他症状,包括胃肠溃疡,呼吸困难。
图1.下唇有皮肤MCT
图2.低分化MCT弥漫性分布,影响头部、颈部和躯干
图3.MCT影响外侧眼角
图4.患有脾脏MCT的猫的脾脏肿大、出现斑驳
诊断通常通过细胞学检测细针穿刺的涂片来诊断。准确率92%~96%。还可以进行腹部x线或超声检查,以确定肝肿大,脾肿大或淋巴结受累情况。肥大细胞分化程度越高,转移潜力越低,预后越好。
图5.MCT的建议诊断步骤
图6.分化良好的MCT表现为离散的圆形细胞群,胞质中含有数量不等、大小不等的紫红色颗粒。细胞有圆形到椭圆形的细胞核,这种细胞核可能被强烈的染色所掩盖。肿瘤细胞排列松散,由胶原束分隔。细胞具有颗粒状的细胞质和明显的细胞边界。
图7.中度分化的MCT由紧密排列的细胞组成,细胞边界清晰,相比于高度分化的肥大细胞,细胞核-质比增加,少量的有丝分裂。
图8.分化不良的MCT。大多数细胞由高度多形性细胞组成。细胞核大,形状不一,双核或多核,有丝分裂现象较多。肿瘤细胞中混杂着大量嗜酸性粒细胞。
表1.肥大细胞瘤基于形态学的分级
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是两种较成功的治疗选择。在局部有利于广泛切除的肿瘤中(多数I级和II级MCT,),手术是首选治疗方法,术前使用泼尼松可以提高完全切除的可能性。放射辅助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肿瘤,对于猫来说90%的MCT是良性的,且皮肤型肥大细胞瘤通过手术切除治愈的可能性较大。内脏型MTC抽取可疑内脏时建议使用抗组胺药物,特别是苯海拉明进行预处理,避免肥大细胞发生脱粒造成致命后果。
但单靠局部治疗不足以控制Ⅲ级MCT。研究表明,不能进行广泛的手术切除时,可以考虑使用泼尼松/长春碱进行全身化疗。在一项研究中,长春碱/泼尼松的全身治疗不完全或少量切除的中度MCT,局部复发率(3.7%)和转移性(15%)较低。
References
1. Henry C, Herrera C. Mast cell tumors in cats: clinical update and possible new treatment avenues[J].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, 2013, 15(1): 41-47.
2.Welle M M, Bley C R, Howard J, et al. Canine mast cell tumours: a review of the pathogenesis, clinical features, pathology and treatment[J]. Veterinary dermatology, 2008, 19(6): 321-339.
3.Shoop SJ, Marlow S, Church DB, et al.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mast cell tumours in dogs in England. Canine Genet Epidemiol. 2015;2:1. Published 2015 Jan 26. doi:10.1186/2052-6687-2-1
4.Dobson J M, Scase T J.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utaneous mast cell tumours in dogs[J]. Journal of Small Animal Practice, 2007, 48(8): 424-431.
5.London C A, Seguin B. Mast cell tumors in the dog[J]. The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. Small animal practice, 2003, 33(3): 473-89, v.